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波尔克

有一次记者采访爱因斯坦,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沉思了一会,微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连续用了三个“思考”,可见他对思考是何等重视。不仅爱因斯坦,任何科学家都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可以说科学知识都是通过思考而不断创造发现的。

01学习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

我们可能会发现,周围有很多学生认真看书,专心听课、做笔记,该读的读、该背的背,拼命刷题,不可谓不辛苦不勤奋,可考试成绩却一直不见提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小学开始,我们一直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哪些内容要背,哪些题目要做,都清清楚楚,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应该怎样学习。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这样的认识:学习就是看书、听课、记笔记、背知识点、做题目。实际上,学习确实主要也就是这些“动作”,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学习行为。所以一般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认不认真,就看是不是在做这些事情,如果在不停地看书、背书、做题目,我们就会说他(她)学习很认真、勤奋、刻苦。但为什么看起来勤奋学习的学生这么多,却只有极小部分能够脱颖而出,一直保持优秀的成绩呢?

我想这极小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一定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学习“动作”,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喜欢动脑筋,爱思考。非常遗憾的是思考这一“动作”一般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难于看见的。这些看不见的学习“动作”——思考就是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学习不仅要动眼,动手,更要动脑。而且起关键作用的是动脑。所以说,学习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其实就是思考。对,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才是衡量一个人认真学习、善于学习的标志。在学习中只知一味地死记硬背、盲目做题,却不思考,不会思考,即使学得再辛苦,也很难取得进步。所以我认为没有思考的学习都是假学习。

02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思考。

学习究竟学什么呢?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知识。从幼儿园、小学的“上”“中”“下”、1+1﹦2等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到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学习的都是一些很具体的知识。然而即使到大学都没有开设一门叫做思考的课程。所以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老师天天叫我们要思考,但到底怎么思考却不说。其实这不能怪老师,因为人类的思考确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至今科学家也没有完全研究明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思考,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促进我们去思考,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思考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提问。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03提问是一个促进思考的好方法。

平时老师都会叫我们多思考,那么究竟思考什么呢?其实思考的就是问题。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问题说出来,但是思考的内容通常都是围绕某个问题展开的。比如,我经常思考在头条写文章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思考我要写些什么内容、怎么写才能表达得更清楚、举什么例子更有说服力、我的文章是面对哪些读者的等问题。而且问题提得越好,难题就能解决得越好。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茫然无措,没有思考的方向,就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当我们在思考哪里有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推进我们的理解与思考。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这个问题开启了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思考大门。这个问题对牛顿自己,甚至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都意义重大。一旦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思考方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增。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前提是,我们要知道困难在哪里,即问题是什么。拿我们解数学题来说,一个题目解不出来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连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话,就算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没什么效果。所以我们要学习提问,通过问题来促进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那么我们可以提一些什么问题来帮助理解所学的知识呢?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提问。

04是什么?——这是在说什么呢?

不管是阅读还是听课,我们都会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溜过去了,要停下来想一想,问问自己这是在说什么。学习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甚至不知道自己不懂。我们应该经常给自己提问题,这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在阅读课本的时候可以问: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具体介绍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中哪些又是重点?这些知识我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吗?

我还有哪些地方没有看懂?看不懂的原因是什么?是缺少必要的基础知识吗?是因为太抽象而无法理解吗?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内容没有注意到?

能不能找一个具体一点的例子来解释?

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或自然界可以找到对应的内容吗?

……

我们应该多向自己提问,问题越多就越能促使我们去思考,思考就会越来越深入,对知识的理解自然就更加全面与深刻。

在理解具体的公式、公理、定理、推论等抽象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问:

这个公式中的每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符号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理解了每一步的意义吗?

我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这个公式的意思吗?

我能用这个公式解决什么问题?

……

这些“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所学的内容。如果在学习的时候经常提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的内容,挖掘出之前没有注意到东西。

05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知识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很多“是什么”的知识。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等等。这些“是什么”的知识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但这还是不够的。知其然还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还要通过问和解答“为什么”来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就拿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来说,如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当我们到了南半球,可能就会非常惊讶,因为南半球的季节跟我们不一样!北半球春天,南半球就是秋天;北半球冬天,南半球就是夏天。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四季产生的原因,(如果你不知道,请百度一下)那么就能轻易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了。

问“为什么”,能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原因。这样我们不仅知道了事物的表面特征,还能理解其深层的原因。这种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因果知识。就像“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大部分是“所以”后面的结果,却忽略了“因为”后面的条件。比如我们这里冬天冷而夏天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为什么呢,也许就没有多少人能够解释清楚了。古人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数学书上的例题,我们知道怎么解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解。我们经常说不要“读死书”,“读死书”其实就是只记住了一些现象,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只有因果知识才能让我们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有科学家做了个这样的实验。让一组学生学习射击水下的目标,通过不断地练习他们都能够射中。但是把目标再放深一些,他们就射不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光线在水中有折射,所以还是按原来的角度去射击,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另外一组学生也进行了同样的射击训练,但增加了关于光的折射知识的学习。结果是水下的目标改变之后,这组学生也很快就击中了。这两组学生的表现之所以相差这么大,就是因为一组只知道现象,而另外一组还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就像我们考试,如果你只是死记硬背一些题目的解答,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么你肯定考不好。因为只要题目稍微有点变化你就很难做出来。

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学懂知识,就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学习的过程中向自己提问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像还是三四岁的时候那样,整天跟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简直就像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之后更应该问问题,通过问问题、解答问题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深入理解我们多彩的这个世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