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林,民盟盟员,硕士,研究员。现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脉学研究所副所长。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至今。师承金氏脉学创始人金伟研究员学习金氏脉学,获硕士学位。任“金氏脉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副主任、“金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信息学会社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医传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对传统脉学、金氏脉学的理论与实践有较深的认识,擅长运用金氏脉学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是脾胃病、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俗话说“十人九胃”说的就是十个人里面有9个有会有胃病,这里的胃病主要就是慢性胃炎。

常见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发红或红白相间

慢性糜烂性胃炎

主要表现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伴有顶端黏膜缺损或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要表现为胃粘膜萎缩,常伴有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可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累及胃体可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有哪些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一致。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糜烂性胃炎可有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

症状常常反复发作,腹痛无规律性,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病因

1.感染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大部分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

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药物

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胆汁反流

胆汁中含有碱性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5.环境变化

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6.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熬夜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7.其他病变的影响

如尿毒症、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诊断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西医常用实验室辅助检查,如:钡餐检查、胃镜检查等,操作繁琐,价格昂贵,病人比较痛苦;中医通过脉诊可以比较简便、快捷、准确的诊断。

1.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也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

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主要表现除可见浅性胃炎的表现外,胃黏膜可见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伴有顶端黏膜缺损或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皱襞变细或平坦,由于黏膜变薄可透见呈紫蓝色的黏膜下血管;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如伴有增生性改变者,黏膜表面颗粒状或结节状。

胃镜检查中活检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可确诊肠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特异性病变。在我国有50%~80%患者在胃黏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杆菌。

2.脉诊

中医脉诊是一种诊断慢性胃炎的简便、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脉诊中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部对应点位的致密软涩波和致密硬涩波,如果伴有糜烂可表现为断波,如果伴有增生可表现为软冲波。脉诊的缺点是一种非客观化方法,与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但在多数情况下仍较钡餐检查灵敏,且由于其无损伤、简便、快捷的优点,对于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胃肠X线钡餐检查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胃炎诊断很少应用上消化道造影。用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黏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黏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确诊仍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4.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组胺试验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慢性萎缩胃炎胃酸降低。

5.血清学检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细胞分泌之故。若病变严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内因子分泌也减少,因而影响维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阳性(75%以上)。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2.胃癌

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象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3.慢性胆道疾病

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其他

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分为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两者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

(1)中医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慢性胃炎分为七种证型,并分别进行治疗:

★肝胃气滞证: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肝胃郁热证: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治疗。

★脾胃湿热证: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

★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

★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味治疗。

★胃阴不足证: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

★瘀阻胃络证: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治疗。

(2)西医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

★胃酸增高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

★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

★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

★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

★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3)治疗误区

由于胃酸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在改善药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常被滥用。胃酸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消化和抑菌,长期滥用上述药物可导致消化不良和菌群失调,且一旦出现菌群失调慢性胃炎的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

预防

★保持精神愉快

★戒烟忌酒

★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

★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注意饮食,尽量避免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THEEND

您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